语言的准确性,是优良风格的基础。 - 亚里士多德
作为文字工作者,在日常工作中少不了会使用各类校对符号,但校对符号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可能不为人所熟知。今天,我将分享一份校对符号用法大全,帮助大家更准确、高效地进行文稿校改。
一、字符的改动
字符的改动包括四种符号,分别是改正符、删除符、增补符、以及改正上下角符。
改正符的形状是一条线连接两个圈。它用于圈出需要更正的文本和已经更正的文本,并用线连接它们。如果需要更正的字符较多,难以圈出,可以在文本的页边用线标出更正的范围。通常,改正符位于文本行间,而不靠近页边。在校对中,如果遇到必须更换的受损、损坏或污损字符,也要使用改正符标出。
删除符的形状是一个圈连接着一根旋转的线。它用于圈出需要删除的文本内容,表示这部分文本将被删除。这个符号在校对中非常有用,可以清晰地标示出需要剔除的部分。
改正上下角符与改正符的形态相似,但改正的圈被替换为一个方形。这个方形可以出现在上角、居中或下角,分别表示要修改的内容应该出现在这三个位置。举例来说,如果文本中的“2”字没有上标,而应该是平方米(M²),那么可以使用改正上下角符将“2”字标注在上角,表示需要修改为M²。这个符号用于指示修改后的内容在文本中的具体位置。
增补符的形状类似于顺时针旋转90°的单书名号。它的作用是插入额外的内容到文本中,通常会在要增补的内容位置使用增补符,然后将要添加的文本内容圈起,并用线连接到原文本上。当增补的内容较多,无法圈住时,增补内容可以出现在页边。这个符号在校对中用于标记需要添加的文本,使校对人员能够清晰地识别并进行修改。
二、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动
这些校对符号在文字校对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,用以改正、标记、对齐和调整文本内容,以确保文稿的准确性和规范性。以下是这些校对符号的简要说明:
转正符:用于将横卧的字符扶正,形态为一根直线,尾端呈螺旋状。
对调符:用于将内容在行间对调,形态为一个横卧的“S”状。
接连符:一根线连接相邻两行内容的首末,表示两行接连成一行,不需要另起行。
另起段符:用于标记起段内容的前端,形态为一个左括号位于前端,一根短竖线连接。
转移符:根据不同情况,分为在行间附近转移、相邻行首末字符转移、相邻页首末字符转移。
上下移动符:用于文字上靠或下靠的情况,保持字符的水平齐整,有两种形态。
左右移动符:用于字符纵向对齐,形态与上下移动符相似。
排齐符:用于改正字符参差不齐、高低不一的现象,形态为横或竖的两根平行线。
排阶梯形符:形态为三级阶梯的横切面图。
正图符:形态为倒“T”字型,用于标记水平和垂直位置。
这些符号在校对过程中帮助校对员更准确地进行改正和调整,确保文本的质量和规范。
三、字符空距的改动
这些校对符号用于改动字符间的空距,以调整文本的排版和格式。以下是这些校对符号的简要说明:
加大空距符:形态为右书名号或旋转90°的右书名号,用于纵向或横向加大字符间的空距。横向时,尖角插入要加大空距的两个字符中间;纵向时,符号尖角横向插入字头和行头之间,表示加大行间距。
减小空距符:形态与加大空距符号呈水平或垂直对称状,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字符和行间的空距。
空字符:在要空字符的空间上方先标一横向加大空距符,再在加大空距符上划一“井”字形符,表示空一个字符距离;若需要空1/2、1/3、1/4字符距离,则将“井”字形符号替换为相应的形符号。
分开符号:用于外文或拼音中,形态为“Y”符号插入,表示从此处分开,将字符分成两个单词。
四、其他功能
保留符:用于表示保留已删除的内容。在原删除的字符下画正三角形,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竖线,以示保留已删除内容。
代替符:形态为一个圈圈,右边加“=”号。当一页面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字符需要改正时,在要改正的字符上划一个圈圈,并在页边标注代替符。改正后的字符写在符号右边,表示代替原字符的内容。
说明符:形态为小圆圈,用于对部分内容进行说明或指令。将要说明或指令的内容圈住,旁边注明说明或指令,用线连接起来。说明或指令性文字不圈,而是在文字下画圈,表示不作为改正的文字。这可用于指导校对员进行特定操作或提供备注信息。
这些符号在校对工作中有助于保留、替代和解释文本内容,以确保文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综合示例
下面是综合运用以上校对符号修改稿件的一个示例:
在使用这些校对符号时,请注意以下事项:
1.符号的使用范围:这些校对符号及其用法适用于各种排版校样,包括中文和少数民族文字等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。
2.符号书写工具:在校对校样时,必须使用色彩鲜明的色笔(墨水笔、圆珠笔等)来书写校对符号和示意改正的字符。不应该使用灰色铅笔进行校对。校样上的改正字符需要
3.书写清晰,以确保可读性。
4.校对外文:如果需要校对外文内容,应该使用印刷体字体进行校对。
5.校对引线:校样中的校对引线应该从行间画出,确保引线的可读性和准确性。
6.引线颜色不交叉:墨色相同的校对引线不应该交叉,以避免混淆和误解。
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校对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