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 news center

语言的准确性,是优良风格的基础。 - 亚里士多德
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知识科普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行业新闻
写好公文材料:从听懂“批评”开始
2023-10-27




微信图片_20231027152653



作为年轻干部,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受到领导的批评是很常见的。然而,我们能否有效地将批评转化为动力,影响着我们成长提升的速度。年轻干部要想写好文章,就需要从“听懂”批评开始。




“这一段写窄了,你再改一改”、“那句话写窄了,你再琢磨琢磨”。相信很多同志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领导口中的同一个“窄”字,既可以用来形容宏观的框架结构,也可以用来形容具体的只言片语。我们在一旁听着,可能心里既不理解又茫然,不知道文章“窄”在哪里,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修改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妨跳出词句和文本的范畴,从稿子的立场和意图上找原因,往往能够有所收获。

比如,我们是否自觉地从讲政治的高度考虑问题,在具体工作中体现讲政治的要求;是否没有聚焦中央精神、上级部署,只谈本级工作,存在上下脱节的问题;是否能够从大格局中找到定位、从大趋势中找到方向、从大逻辑中找到思路,主动担当起作为;是否自觉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,体现为民情怀;是否受到了思维定式的束缚,用部门的视角代替了全局的视野等等。

对于年轻干部来说,文章“写窄了”本质上是头脑“想窄了”。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打好思想理论基础,将全局性思考变成一种习惯、一种意识、一种状态,以达到谋事的境界,早日与“写窄了”说再见。




很多领导看文章时,首先关注的是文章是否“干净”。那么什么是“干净”,怎样才算“不够干净”呢?其实,“干净”就是指简洁明了、言简意赅的文风。虽然“干净”的文风看起来很简单,但实际上对起草者的文字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它考验了起草者对信息的取舍能力。起草者需要舍弃那些非本质的细枝末节,聚焦于关键信息点,一切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服务,这样才能做到主题明确、紧扣中心、不偏不倚、不散不乱。

它考验了起草者对逻辑的把握能力。在动笔之前,起草者需要全面考虑,先说什么,后说什么,什么是主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,前后内容如何衔接、如何呼应等等,都要心中有数,做到条理清晰,次序井然。

它考验了起草者对词句的琢磨能力。应该避免重复的表达、多余的修饰语、冗长的铺垫、绕弯子的长句,要简化表达,反复推敲,才能做到简洁生动、流畅自然。

古人说过,“简洁是文章的极致”。写作“干净”不仅是工作需要,更是语言表达的理想状态和文稿写作的永恒追求。我们应该养成“推敲”的习惯,坚持“锤炼”的精神,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,改进自己的文风,努力让“干净”成为文章的鲜明底色。




“没料”指的是缺乏好的素材。要实现从“没料”到“有料”的有效转变,必须在储备素材方面下功夫,做好素材积累、整理和选用等各项工作。

广泛积累是基础。我们应该广泛涉猎搜集各种素材,包括中央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、基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、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实际工作的进展,还有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好做法。

系统分类整理是重点。对于手头的素材,我们要去粗取精,进行分类整理。将重要观点、重要事实和重要提法标注出来,确保我们的“弹药库”火力齐备。

精准选用是关键。在选用素材时,我们要综合考虑其典型性、新颖度和说服力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素材的主次、取舍和详略,真正让素材和观点相得益彰。

储备素材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,年轻干部只有自觉养成习惯,将其贯穿于学习和工作之中,才不会在写作时后悔素材不足。




我们在写工作推进和动员类文稿时,经常会听到领导评价某篇文章“不解渴”。这意味着文章没有突出问题导向,没有找准“靶子”,没有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。解决问题是机关文稿的目标。因此,我们在起草每一份文稿时,都应该努力提出真正的问题,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措施。

首先,起草者应该树立问题意识。我们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,从反复出现的现象中找到规律,从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制度性的漏洞。

其次,我们要善于抓准问题。坚持问题导向并不意味着写出越多的问题越好,而是要聚焦于那些客观存在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、有分析价值和解决可能性的问题。

再次,我们要善于用问题统领文稿。在写作过程中,要紧紧围绕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来布局行文,使所讲的道理、所摆的事实、所提的措施始终聚焦在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。

作为年轻干部,我们只有自觉坚持问题导向,在刻苦学习、思考和调查研究中凝结出真知灼见,才能写出真正能够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的文稿。